近期消息已经广为流传,自2024年10月起,我国将开始实施养老金双轨制改革,结束了长达10年的过渡期,全面并轨养老金制度。体制内和体制外的退休金计算方式将实现一视同仁。这一消息引发了人们对于另一个问题的热议:究竟体制内和体制外有何不同?这些问题不仅仅影响成年人,农村养老金普遍偏低,有些欠发达地区甚至只有几十元一月,这一情况为何至今未得到解决?
若仍持有这种观点,或许尚未看到问题的实质。为何城乡养老金之间存在如此巨大差距?答案实则简明:我们一直在推进城镇化进程。在过去、现在以及未来,我们都在推动城镇化,以使更多农村居民进入城市。在这一背景下,若我们缩小城乡养老金差距,是否会鼓励人口回流?这可能与我们追求的目标相悖。
我们需要探讨一个问题:在任何国家中,普通人的角色是什么?是劳动力吗?但为何当前失业率居高不下,而政策却在鼓励生育?是战斗力吗?但如果如此,印度不应该是最强大的国家吗?显然,都不是。对于一个国家而言,普通人的角色在于消费。
一个国家的经济总量决定国际地位,那么如何推动经济发展?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是投资、出口和消费,而普通人能直接参与的几乎只有消费。因此,提高就业率或增加养老金的根本目的都是促进人民的消费。而城市居民的平均消费水平高于农村人口,因此将更多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居民,有望加速经济发展。
对于普通人而言,主要的消费领域包括教育、住房和医疗。为了吸引更多农村人口进入城市,必须拉大这三大领域的城乡差距。进城后,人们可以获得更好的医疗条件,孩子也能接受更好的教育资源。这种模式是过去30年我们经济飞速发展的基础,但现在已经遇到了瓶颈。
近年来,为了进一步刺激农村人口进城,出台了一系列政策。首先是降低城市房价,大量建设保障房,减轻城市购房压力;其次是推行租售同权,使租房者也能在城市落户,孩子也能在城市就学;最后,各地可能逐步推进宅基地流转办法,允许农村宅基地变现,进一步激励农村人口进城消费。
一个人退休后的养老金多少,实际上取决于他为国家做出的消费贡献,而不仅仅是他的辛勤劳动。对于每个个人的退休前消费,我们无法进行具体统计,但基于基本的数据模型逻辑,城市居民的平均消费要远高于农村人口。因此城市交纳社保不满15年的人,可能默认其未能产生足够的消费贡献,从而导致养老金较少或无法领取。
对于普通人而言,努力赚钱并适度消费是关键。只有这样,我们才能获得更加安全和美满的生活。